您好,欢迎进入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官网!

电气学院教育教学成效典型案例(二)--记献身科研,追求卓越 徐卫青
发布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10

徐卫青,男,中共党员,副研究员,20096月毕业于皖西学院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职于上海科技大学。徐卫青致力于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级项目若干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徐卫青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创办了皖西学院应用物理学生社团,先后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社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继而开始了他的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探索未知的科研生涯,充分体现了皖西学院学子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执着与担当。


学术基础的奠定

徐卫青的学术之路始于皖西学院,这里不仅是他知识启蒙的地方,更是他梦想起航的港湾。在这里,他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对物理学的热爱让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荣获多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他深知,物理学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钥匙,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了能更深入地学习物理学,在面对毕业方向选择时,他选择了备考研究生,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直接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他专注于专业前沿领域,不仅深入研究理论知识,更通过物理实验的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实验室里数不清的寒来暑往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尝试中、在实验数据不理想的情绪低落时、在日思夜想的苦苦追寻里……科学研究的乐趣就藏在其中。徐卫青博士期间获得了多个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荣誉。

国际视野的拓展

2014年,由于出色的科研能力,徐卫青博士毕业后获得了前往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机会。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还与国际顶尖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和科研思路,知识认知由原本局限于某一个方向、某一个领域的研究扩展到多个方向、多个领域的联通和顿悟。他参与了当时世界上运行波长最短的四代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源SACLA上的科学研究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后来在上海自由电子激光光源上开展建设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毅然回国 投身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博士后研究工作结束后,徐卫青毅然决定回国,他深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将个人的科研追求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2018年徐卫青加入了上海科技大学,参与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四代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源的建设和研发工作中,这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项目,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全新的,国内从事该项技术研究的人非常少、各方面基础条件都很差,这对于任何一个团队、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徐卫青在该项目中负责一套实验谱仪的建设工作,凭借其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他不仅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还提出了多项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性能和稳定性。

对未来的展望

展望未来,徐卫青将继续致力于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科研工作,为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始终牢记母校“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校训,铭记母校老师的敦敦教诲。他坚信,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个人的价值,为我国将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为国家的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文/图 徐卫青  审核/林森)